博星财富配资 我们的1945|付瑞芝:“一切服从党的安排!”
再过几个月,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即将迎来百岁生日。今天再次回望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,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刻骨铭心的篇章。
1925年11月,付瑞芝出生于山东临沂苍山县(今兰陵县)涌泉村。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有着革命传统,付瑞芝的多位亲戚都曾是党的地下工作者或积极分子,因此她很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。上高小时正值“七七事变”爆发,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浪潮,年仅12岁的付瑞芝加入了村里的妇救会,唱抗日救亡歌曲、演抗日剧,用稚嫩的嗓音演讲。宣传抗日——是她烽火人生的起点。
八路军路过村里,乡亲们常把口齿伶俐、胆大爽朗的付瑞芝推上台,让她代表全村讲话,欢迎八路军的到来。“八路军有什么事,找我们,我们帮忙办。”台上的付瑞芝激情飞扬,八路军很快看中了这棵好苗子。
1941年,16岁的付瑞芝被选送到八路军鲁南军区举办的党员培训班学习,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此时的她面临一个人生抉择:是随着部队南征北战,还是留在村里继续工作?付瑞芝是家中独女,年龄又小,似乎选择留在老家工作更合情理。但当组织征求她个人的意见时,她斩钉截铁地说:“大道理我不懂,但有一条,党叫到哪儿就到哪儿,一切服从党的安排!”随后,她便加入八路军鲁南军区文工团,正式成为一名用文艺工作鼓舞士气、宣传抗日救国的八路军战士。
跟着文工团奔波抗战前线刚8个月,1941年11月,日军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、八路军山东军区、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等机关进行规模空前的“大扫荡”。缺乏武装的文工团员们面对日寇的突然袭击,只能分散突围。“东边枪响就往西边跑,西边枪响再往东跑。”子弹擦着耳边飞过,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。
慌乱中,付瑞芝和战友们跑散了,孤零零地趴在壕沟里。突然,马蹄声传来,一抬头,沟沿上一个日本兵骑着高头大马正看着她。对视片刻,日本兵竟拨转马头扬长而去,也许他以为眼前这个穿着农家衣服、灰头土脸的女孩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,因而没有理睬她。后来付瑞芝多次跟孩子们讲起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,“如果我是个男同志,或穿着整齐点,能不能活到今天就很难说了。”
突围之后,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付瑞芝的面前——队伍被打散了,她该何去何从?付瑞芝擦干眼泪,咬紧牙关,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党,回到革命队伍中去。
之后,付瑞芝一直在山里找寻队伍的踪迹。一天,她在山间小道上远远看到来了一支队伍,赶忙藏身草丛,经过仔细观察,她认定:是八路军!原来,这是一支护送干部去八路军山东军区的部队。就这样,付瑞芝跟着来到了山东军区驻地。
恰逢军区通信学校招收学员,付瑞芝顺利地通过审查和考核,进入学校学习报务。她凭着一股倔强、不服输的劲头刻苦学习,很快掌握了收发报技术,成为一名合格的八路军通信兵战士,并被分配到山东军区总部电台担任报务员。
山东军区机关是敌人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经常面临日寇的围追堵截,常常要转移、突围,甚至一天要打好几仗……但不管什么情况,通信联络都不能中断,报务员必须24小时轮流值班,随时准备架起电台联络。
一次突围中,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罗荣桓同志虽然病重,仍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,才突出了重围;还有一次夜行军,为避免暴露目标,战士们不能点火把、打手电,一位战士不慎掉落山崖……很多年过去,付瑞芝仍会给孩子们讲述这些惊心动魄的经历。
抗战胜利后,付瑞芝在组织的安排下改行成为一名军医。在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中救死扶伤。1958年,付瑞芝到沈阳医学院学习,毕业后成为北京市复兴医院的内科医师,又在门诊部主任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17年,直至离休。
“母亲一生都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。那年她带医疗队到门头沟山区支医,一天夜里,一位农民病重,母亲一个人,一手拿着手电照路,一手挥着竹竿打草惊蛇,硬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出诊。”付瑞芝的次子周晓光告诉记者。付瑞芝也严格要求后代,她常常勉励子孙们:“今天的幸福生活,是老一辈人流血牺牲换来的,咱们一定要铭记历史、发愤图强,不能辜负这个时代。”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徐慧瑶
诚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本信配资 近400人踏寻古道—— “每一步都是享受”!
- 下一篇:没有了